
日常飲食不可避免微塑膠?
恐致患癌及不育危機
研究人員在市面上的口香糖驗出了聚烯烴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、聚丙烯醯胺和聚苯乙烯。
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,這幾種塑膠物料常用於即棄膠樽、奶類和乳酸飲料瓶、即棄外賣盒等食物接觸產品。
微塑膠即是微細的塑膠,可能會污染環境及危害海洋生態,甚至會進入食物鏈,被人體攝取。
歐洲食物安全局把微塑膠界定為大小介乎0.1至5000µm之間的不規則形狀塑膠混合物,可微小如某些細菌,也可大如1顆黃豆。
在海洋環境中,可發現不同源頭產生的微塑膠,既有來自磨砂皮膚護理產品等的微小顆粒,也有從大件塑膠廢料分解出來的碎屑。
早前美國有研究團隊曾發現,平均每公升樽裝水就有24萬粒塑膠微粒,多達90%是納米塑膠微粒。
團隊警告,人體若吸收過量,可能有患癌及不育等風險。
6/6